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 内容页

大运会“科技盛宴”背后,一座“加速度”的创新之城

时间:2023-06-27 22:21:5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至:

每经记者:谢陶每经编辑:杨翼

6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30天活动在成都拉开帷幕。这场世界级的体育赛事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前沿科技的“华山论剑”,汇聚了来自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新型显示、新材料等诸多领域的创新成果。

在这场科技含量十足的体育盛会背后,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如何通过“办赛营城”“兴业惠民”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赋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亦看到了一座城市在迈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之路上所迸发出的创新活力与潜力。


【资料图】

正如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所言,“借助大运会应用场景,各类创新资源在蓉城汇聚,并闪耀出创新创业创造的科技之光,自主创新的成果在这里得到充分应用,为智慧大运添彩助力,为产业发展赋能,为营城惠民贡献科技力量。”

成都大运村欢迎中心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赛场内的“黑科技” 170项技术成果为大运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从集合了20余项专利的大运会火炬“蓉火”,到全球首款带应急服务功能的“蓉宝机器人”,到拥有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的凤凰山体育馆,再到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新都香城体育中心……目前在数字观赛、智慧服务、场馆建设等方面已有170多项技术成果顺利投用,覆盖30余个场馆。

在成都古河云科技的办公室里,一群研发人员正聚精会神地分析三维仿真模型上的建筑设备运行状态与能耗记录。这套以“数字孪生”为核心技术的三维仿真模型——“开河”数字化云支撑平台,集合了“端+云+大数据”,是专为凤凰山体育馆搭建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

据悉,该平台可以将场馆建筑结构、设施设备位置布局等精准地还原在体育馆虚拟仿真空间模型上,为场馆构建起一个强大的智慧“大脑”,做到实时、动态、可视地对凤凰山体育馆内的建筑设备集中运维管理,形成宏观把控、微观可视、全方位覆盖的运维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场馆运营运维效率。

“在‘开河’智慧云架构支撑平台上,建筑的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完整记录,可对能耗进行综合分析管理,实现能耗的有效管控。凤凰山体育馆投用后,将降低约15%的能源消耗,提升约20%的设备运行效率,运维人员成本减少约60%,”古河云科技总经理彭安介绍到。

除了依靠一系列“黑科技”对场馆内部的运行情况“全景透视”,本次大运会还借助人影通信技术为场馆外部的天气“护航”。

今年大运会赛事举办时间,正值汛期,天气气候形势较为复杂多变。为保障赛事顺利举行,一套以四川天链星通科技研发的人影融合通信指挥调度系统为核心的平台,围绕大运会40余个重要点位,进行了“硬核”部署。

四川天链星通科技研发负责人杨雄透露,人影融合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将作为大运会气象服务的“神经中枢”,围绕不同赛事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风险阈值,将作业命令通过点对点的群组高清视频模式,加密传输到各个作业点,再由作业点进行人工干预天气过程,确保赛事顺利举行,为大运会天气“护航”。

目前,已有16家企业的科技产品、技术通过了大运会执委会相关工作部认可,成为大运赞助商、供应商。像是中国电信3年多来完成了3个大类、15个小类,共计94个信息化系统开发,同时完成了3张有线赛事专网、1张5G赛事专网以及“双活云”建设。未来,这些科技企业、科技产品经由成都大运会的示范推广,将在更加丰富、广阔的应用场景落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和城市治理。

赛场外的“营城计” 绿色低碳赋能公园城市建设

记者观察到,在大运会场馆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还涌现出一大批“绿色”“低碳”的前沿科技,除了为比赛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外,其指向的都是如何在赛后实现可持续运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赋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我们13个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而36个既有场馆均是通过‘绿色低碳’手段进行改造升级而来的,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屹立于城北的凤凰山体育公园,在落成之后,迅速成为了这座城市体育运动与社交生活的全新地标。“作为一座现代化国际标准场馆,凤凰山体育公园搭载的智慧系统,不仅能优化视听体验、赛演体验,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实现节能减排,真正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成都城投万馆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就“绿色大运”而言,王旷向记者介绍到,“场馆外立面泛光工程及景观照明工程,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切换成日常模式和赛演模式。其中,日常模式为降低能耗的节能状态。此外,凤凰山体育公园还设置有智能电力监测系统,对用电量、实时电流、功率因数等用电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助力制定更加科学的供电方案。”

事实上,凤凰山体育公园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运营先行”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这座“大运会遗产”在各种场景下的利用。比如在引进高水平艺术演出的同时,场馆自身还开发出不同的业务线,于全国体育场馆率先推出了“体育旅游”项目。

谈及后续如何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王旷表示,“我们从过往其它世界性的赛事中吸取经验,在赛事场馆及地块的后续利用与开发上,进入到了一个更加以社区为中心的阶段——场馆致力于打造家门口的运动空间,便捷抵达,即来即用。”

在筹办大运会过程中,跟凤凰山体育公园一样,极具科技感又最大程度兼顾社会效益,赋能公园城市的体育场馆还有很多。像是开幕式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遵循绿色低碳设计理念,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首次在西南大规模采用新材料100%工厂定制生产,全过程采用“BIM技术+智慧工地”驾驶舱系统,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大运会第一个竣工的新建场馆——新都香城体育中心场馆,植入“海绵城市”理念,周围地面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技术,让地面高效渗水透水,保持路面干爽安全。更重要的是,场馆还具备雨水自然留存的功能,年回收雨水3000吨以上,基本满足场馆绿化养护用水。

加速中的“创新力” 科创中心与大运盛会的“双向奔赴”

筹办大运会的过程中,这座城市彰显出无处不在的“科技感”,这无疑是近年来成都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最好注脚”。在大运会“科技盛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座跑出“加速度”的创新之城。

记者了解到,2022年,成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5万家,同比增长45.5%;创业板上市企业总数达17家,居全国第6;全球城市创新指数排名第29位,5年提升了27位。

从天府实验室“组团出道”、到宇宙线研究“最强大脑”入驻科学城、再到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相继落子,一个个创新平台在成都加速聚集……“目前,成都已建设包括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在内的国家级创新平台139个,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与此同时,以大运会举办为契机,成都聚焦赛事保障、数字观赛、智慧生活、绿色出行、辅助训练等应用场景,发布大运会机会清单,举行科技对接活动,为各类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舞台”,实现了创建科创中心与举办大运盛会的“双向奔赴”。

作为成都科技领域“独角兽”企业的FITURE,对此深有感触。大运会期间,FITURE魔镜将会出现在大运村和各个运动场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工作人员和观众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健身服务。

谈及大运会为智慧体育带来的发展机遇,FITURE党支部书记、财务负责人李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亮相此次大运会的智慧体育产品,有不少是本地企业研发制造的。利用大运契机,这些科技产品不仅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实际运用机会,还能被全球各地的用户接触和使用。这对于成都科创企业未来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至关重要。”

从2019年3月正式成立团队,到2021年4月跻身独角兽行列,并逐步成为中国智能健身赛道的领军者,FITURE的发展历程与成都科创的发展以及筹办大运会的过程高度“同频”。在李孟看来,FITURE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一系列政策支持,本地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的人才资源以及这座城市对于科技创新的开放氛围。“大运会对于成都科创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智慧体育赛道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里程碑。”

记者观察到,在以FITURE为代表的智慧体育玩家外,还有为数众多的科技企业借助大运会契机,围绕金融服务、环境治理、卫星通信、文旅服务等领域,实施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体育+科技”示范项目,为提升公园城市示范区能级水平,服务城市智慧发展,切实发挥了科技高质量的支撑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