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
深圳:打通成果转化链条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近年来深圳持续探索“新型基础研究范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新路径。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钟海表示,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越是源头的探索与创新,越具有不确定性,需要长期专注。因此,建立一套由上至下的多元化基础研究保障体系尤为关键。
据了解,深圳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推出制度创新、平台搭建、强化成果转化、加大人才培育等系列“组合拳”,从多维度构建起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点燃深圳原始创新力。2019年以来,深圳相继出台《深圳市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办法》,出台实施基础研究“深研”规划,明确重点发展的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大未来产业,重点推进12大领域基础研究。2020年至2022年,深圳市财政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费用达150亿元。
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大力推进“引才”工作,深圳建立起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才早发现、早遴选和长期稳定支持机制。2022年,深圳新增全职院士17人,总量达91人;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超200个。2017年至2022年,深圳科技人才获国家基金立项数由619项增长至1400项,经费由3.13亿元增长至7.7亿元。
随着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基础研究平台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22年,深圳已累计建设各类创新载体3223家,其中国家级153家、省级1278家。其中,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学科领域,集中布局了9个大科学装置、11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个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共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深圳市光明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张冬冬表示,截至目前,光明科学城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500亿元,其中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大科学装置已全面完工,正推进设备进驻,即将投用。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打通成果转化链条是完成基础研究由“0”到“1”的关键所在。深圳正为此推动形成跨越传统象限边界的全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综合来看,深圳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布局及做法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为牵引,构建起涵盖制度供给、经费保障、人才供给、多元转化等在内的多维度协同并进的创新链条。”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党委书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德林表示,在此过程中,仍要进一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研资金的投入效能,加大基础研究机构建设力度。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